「党史故事听我讲」娄底市红色故事大宣讲⑥毛泽东与蒋介石在安顺场的交锋 | 宣讲人:喻政

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。

  但在面对相似的历史的时候,有人固步自封,只想着历史的重演,有人却能力挽狂澜,改变历史的走向。

 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,实行战略转移,从江西于都出发,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,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。

  在长征途中,有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小地方——四川的石棉县安顺场。这个位于大渡河畔的小地方,却经历了一场中国工农红军生死存亡的转折之战。这里发生的故事,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精通历史和高超战争指挥艺术的“大智慧”,有力的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!

  1935年5月24日,工农红军长途跋涉到达四川,来到安顺场。当蒋介石从电报中得知毛泽东和红军到达安顺场之后,欣喜若狂,因为他知道,安顺场就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石达开兵败身死的地方。于是,他急令四川的各路国民党军队向安顺场集结,欲一举将红军消灭在安顺场,让毛泽东成为“石达开第二”。

 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饱读诗书的人,但是通过两人在安顺场的这场生死交锋,高下立判。

  有历史学家推测出,当时的蒋介石正在非常认真地看一本书,叫《庸庵文续编》,这本书详细记载了石达开兵败的历史,他绞尽脑汁想从书中找出歼灭红军的方法。

  毛泽东当时也在看那本《庸庵文续编》。对于石达开的故事,毛泽东比蒋介石应该更熟悉。因为毛泽东一直就很喜欢看历史。

  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,是长沙一所小学的教师。准确地说,是小学的历史教师。

  我们有理由相信,当年毛泽东之所以选择走石达开走过的老路,不仅经过了深思熟虑,更是基于他对历史的精准判断。

  在长征结束三十多年后, 1970年12月,毛泽东曾经在与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谈话时,突然问他:“你看过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吗?”。

  这本书毛泽东读了,不仅读,而且滚瓜烂熟。

  根据毛泽东年轻时的挚友罗章龙回忆录里的记载,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最热爱的著作,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几乎把这本书翻烂了,在第一师范时,毛泽东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滔滔不绝地与人讨论这本书。

  之所以要提到这本书,是因为在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一条大铁索桥的历史来历、地理位置等信息。这座桥直到现在仍然存在,就横亘在大渡河上。这座桥就是非常著名的泸定桥。

  泸定桥成了红军横渡大渡河,避免陷入石达开绝境一个关键因素。

  红军急行军赶到安顺场后,很快击溃了对岸的敌人,并且组织先遣队陆续过江。但安顺场架桥很困难,而船又不够,大部队难以在短时间内从这里过江。

  毛泽东在听取刘伯承、聂荣臻详细汇报过河和架桥的情况后,想起了他读过的那本《读史方舆纪要》。

  书中记载的泸定桥就在离安顺场一百多公里的地方。于是,毛泽东和中革军委果断决定:红军沿大渡河两岸赶向安顺场以北一百七十公里的泸定桥,限两天赶到。

  接到命令后,红一军团第四团一昼夜疾行一百二十公里,然后组织22位勇士手攀桥栏、脚踩铁索,打下了泸定桥,取得了长征途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。

  没有读过《读史方舆纪要》的蒋介石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泸定桥的重要。

  当全军顺利通过天险大渡河后,毛泽东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他说道:我们的行动已经证明,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是太平军,我和朱德也不是“石达开第二”。红军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堵,局面焕然一新,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开始了新的征程。

【作者:】 【编辑:袁润秋】
关键词:
>>我要举报
网友
登录后发表评论

热点新闻

回顶部 到底部